“以前看病要跑老远,现在镇上就有名医坐诊,太方便了!”近日,在惠城区汝湖镇卫生院,前来就诊的陈大爷感慨道。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惠州51个乡镇卫生院渐成常态。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惠州,其中明确要实施“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今年3月行动启动以来,优质医疗资源正跨越城乡鸿沟,稳稳扎根在群众家门口。
名医下沉:专家常驻,百姓家门口看好病
在博罗县福田镇卫生院名中医诊室,一位母亲激动地讲述女儿的变化:“吃完药头晕胸痛全消了,连停半年多的月经都正常了!”她的女儿曾辗转多家医院未愈,直到遇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下沉驻点的市名中医叶文平。通过精准辨证为“气虚下陷”,数剂中药便化解顽疾。
如今,这样的“名医到家”正惠及更多乡镇居民:
惠东县安墩镇高血压患者王大爷再不用奔波县城调药,下沉帮扶的惠州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黄桂琼博士在安墩镇卫生院为其定期随访,血压稳稳达标;
在惠城区芦洲镇卫生院,居民排队等候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常保强博士看诊,直呼“没想到镇里能看博士专家”......
今年3月以来,惠州强化帮扶协作,7家市级三甲医院遴选60位名专家,与51个乡镇卫生院结对帮扶,实施“一镇一名医”固定帮扶模式。专家们每周固定坐诊、双周查房、季度研讨,形成“专家沉、技术留”的长效机制。
行动仅四个月,下沉专家累计接诊超7185人次,开展带教597次。共有4个乡镇卫生院今年上半年门诊量同比增长30%以上。
技术生根:重点专科破零,诊疗能力跃升
日前,博罗县石湾镇卫生院(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在“王革名医工作室”专家指导下,成功为一名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术。该手术由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共同完成,免去患者奔波之苦。“感谢政策让我们家门口享受三甲服务!”家属由衷感叹。
技术突破远不止于此。“一镇一名医”行动伊始,市第一人民医院“王革名医工作室”就领衔多学科团队,在博罗县石湾镇卫生院成功实施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首例“经皮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成形术”,解除了八旬徐老太(化名)下肢严重溃疡的痛苦。王革团队在开展高难度手术的同时,更提供“整体规范细致的传帮带服务”,为基层医院培育技术骨干。此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专科主任医师马伟东团队每周下沉博罗县杨村镇卫生院(博罗县第二人民医院)培训基层医生,优化急诊分诊流程,指导建设基层版胸痛中心;该院多学科团队还指导杨村镇卫生院组建慢病管理团队,开设博东片区首个多学科协作体重管理门诊。
这折射出“一镇一名医”在强化基层医疗质量上的成效。下沉专家结合专业要求,指导乡镇卫生院遴选5个医疗质量核心指标进行提升,并全力支持重点专科建设。目前,行动已推动乡镇卫生院新增药品392种、推广新技术4项;博罗县石湾镇卫生院心内科和永汉镇中心卫生院儿科成功纳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另有10个乡镇卫生院帮扶专科入选县级临床重点专科。
机制突破:转诊无缝,康复回村更省心
“多亏叶医生及时转诊,为我争取到最佳治疗时间!”在惠阳区平潭镇中心卫生院复诊的肺癌患者陈叔(化名)连声道谢。两个月前,基层医生发现其肺部CT异常后,立即通过"市-镇医疗直通群"对接市惠州中心人民医院,当天启动绿色通道转诊至该院治疗。术后仅两周,陈叔就回到“家门口”的平潭镇中心卫生院完成首阶段康复。
这得益于“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构建的高效转诊闭环。行动强化服务效能,建立“基层首诊-转诊治疗-康复回村”的双向转诊机制,患者通过名医工作室转至市三甲医院治疗,康复后回当地随访,最大限度减少奔波。
同时,基层服务持续升级。
制定标准化方案:针对胃炎、失眠等常见病整理6个经验方,优化4项专病诊疗流程;
硬件升级赋能:改造示教诊室、阅览室,实现信息化管理;
诊疗能力突破:如横河镇卫生院实现儿科住院患者“零突破”,并能独立处理儿童哮喘、重症肺炎等疾病。
从跋山涉水求名医,到专家坐诊家门口;从技术薄弱留不住患者,到重点专科扎根乡镇......随着“一镇一名医”固本强基行动的持续深化,优质医疗资源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注入基层,让“家门口看好病”从愿景照进现实。
【数据见证变化】
51个乡镇卫生院100%覆盖
60名三甲专家下沉扎根
7185人次群众家门口看名医
4家卫生院门诊量激增30%
推动乡镇卫生院新增药品392种、推广新技术4项
2个乡镇卫生院帮扶专科纳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10个乡镇卫生院帮扶专科入选县级临床重点专科
来源:惠州头条App 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廖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