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刘远举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了《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公平有序竞争,防止低水平的“内卷式”竞争。此次《指南》,则从另一个方面入手,打造良好市场秩序。
平台经济连接生产者、消费者和服务者,形成多边市场结构,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平台经济吸纳了超过2亿灵活就业人员。据中国经济网,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市场价值超十亿美元的平台企业共148家,价值规模为1.93万亿美元;市场价值超百亿美元的平台企业数量为26家,价值规模为1.61万亿美元。
所谓“铁打的平台,流水的商家”,平台经济在发展,越来越大,而商家总是分散的。于是,平台和商家、平台和灵活就业者之间,逐渐出现了力量不对等。平台一定程度上,也从最初交易的撮合者,演变为流量的掌控者,生态规则的制定者,收费也逐渐从服务费,转向了某种程度上的“流量税”。
很多商家和灵活就业者都抱怨,平台技术服务费、推广费、仓储物流扣点、佣金,再加上保证金、活动费用,全部扣下来,商家利润被压缩。
当大部分利润被平台抽走,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缺乏资金投入创新,行业活力就会下降。所以,《指南》的目的,在于规范网络交易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佣金、抽成、会员费、技术服务费、信息服务费、营销推广费等收费行为,维护平台内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也应该看到的是,一些领域的商家供给偏多,与此同时,线上流量增量或越来越少,存量活跃度下降,这就意味着商家营销投入收益下降。这些现象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平台收费上涨。
客观地说,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平台也在主动减少收费。拼多多推出“百亿减免”政策,退回退货订单0.6%的基础技术服务费,还将先用后付的技术服务费降至6折。美团启动零门槛、双选择的灵活的社保补贴。京东进入外卖市场,更是直接打出零佣金的旗号。今年1月,抖音电商推出大力度商家扶持政策,共包含免佣金、返推广费、设帮扶基金等9条措施。
此次《指南》的制定,一定程度上,对于如何平衡平台与商家、与灵活就业者的关系,促进公平交易,防止平台利用优势地位,进行不合理收费方面,做出了尝试,开创性地建立了平台经济收费规范。其意义不仅是规范市场,更是推动平台经济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符合国家整体经济战略。
从更深层次上看,此次指南的基础逻辑出发点,是从“成本—收益”的伦理框架进行的,即合理的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收费。但市场交易是复杂的,成本的构成本身也是复杂的,很难完全厘清。
正是因为市场的这种复杂性,所以《指南》呈现出一些模糊性,或者说,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定义。这并不是制订上的问题,而是市场本身就是复杂的。比如,新规中8种不合理收费行为之一“转嫁应由平台自身承担的费用”或许就较难定义。从更大程度上说,任何交易中的收费,都是转嫁成本、费用。而交易相对人,拒绝某个收费,从来也不是去辨析这个收费是否合理,而是“用脚投票”。
打个比方,一个菜农要了一个高价,他不会说“这是因为农药涨价了”,而买菜的人也不会用“农药没有涨价”去驳斥。买菜的人所具有的权利,也是最有效的谈判方式,就是用脚投票“拒绝购买”。
由此带来的一个提示就是,很多模糊的地方,本身就源于市场本身的内在属性。这种模糊性是需要被尊重的。因此,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的制定,也一定需要秉持审慎、宽容、科学、专业的方法论,以免伤害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价格的形成,成本只是因素之一,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是供给,是由竞争和市场谈判形成的。所以,合理的收费关键还是在于竞争和制定合理的规则。那么,一方面,促进平台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通过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促进商家、灵活就业者合理有序表达和形成一定规则,则是一个更根本的办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