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润杰 杨雪
9月9日,作为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特色活动之一的“蓝色宝藏——海洋矿产勘查开发对接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此次活动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汇聚全球海洋矿产领域顶尖院士、权威专家、国际组织代表和行业精英,围绕深海多金属矿产勘查与开采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勘探装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前沿领域,开展深入交流洽谈,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先进技术与装备推介环节,海洋领域数字孪生、深海表生矿产高效精准探测、海洋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探测、智慧海洋牧场观测系统、新型全水深宽频带海底地震仪、浅海地震勘探、深海油气与矿产高精度探测等全球海洋矿产资源领域最前沿技术与装备纷纷亮相。
其中,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学法,德国宝峨机械有限公司海洋技术产品线执行总经理莱昂哈德·维克斯勒等对深海矿产勘查与开采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推介;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予国,中国地质装备(重庆)地质仪器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锡强等对海洋矿产资源勘探装备进行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研究室副主任孙治雷等对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进行推介。权威专家、学者通过现场分享和展示前瞻性、实用性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成果,为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按下了“快进键”,为全球海洋经济治理凝聚了智慧力量。
在高端对话环节上,海洋地质、装备工程等领域多位知名院士专家,围绕海洋矿产勘查开发主题,聚焦火山岩成矿机理、深海探测装备研发、绿色开采技术等议题,开展专题交流对话,开展国际性合作对接洽谈。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解析了火山活动与海底矿产成矿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在技术层面面临的核心难题,为海洋资源勘探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华军则分享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的发展现状与国际对比,同时分析在深海矿产开发需求驱动下,海洋装备技术的迭代方向与突破重点,明确了未来装备迭代的“技术路线图”;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从生态与资源共生的视角,分享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承载力研究与矿物开发协同发展的思考,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实现“人海协同”发展的建议;利比里亚共和国矿业与能源部矿业副总监察长阿道弗斯·M·G·D·格利基亚分享其对南大西洋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趋势分析以及非洲国家参与海洋矿产开发的路径思考,为全球海洋协同发展提供了区域参考;孟加拉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穆罕默德·奥马尔·法鲁克·汗结合孟加拉国及周边区域实践,分享了如何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中实现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人类对海洋矿产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思考,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